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300章 劝训教诲 (第2/2页)
,以适合自己的意愿为快乐的风格。 也许很难被那些看透“世情”的现实派所理解。 但终归是一类“人生观”,他无须蔑视你的“聪明”,也不在乎你把他当“傻冒”。 人生的价值可以用任何形式来体现,每个人都有权力去做自己的选择。 赵国上下,都因为信陵君是在最危难的时刻拯救了自己,“存亡继绝”之德没齿难忘,所以对公子极为尊崇。 举行入城式时,平原君身着戎装,背弓挎剑,在万人夹道的欢呼中亲自前导开路,一直送到最高级的驿馆。 信陵君此时虽然风光无限,却是有家难归,最后决定留居赵国。 赵王与平原君对这个决定当然非常欢迎,但如何对待公子,却颇费斟酌: 以公子的功劳,倾国献之不为过。 欲封公子五城,又怕嫌少…… 信陵君听到这个消息只一笑: “我一生何曾计较过财物的多少? 不过赵王未免小气,把赵土分一半给我也不算过分吧?” 门客们也附合着哈哈大笑: “就是!整个赵国都是公子从秦人手里夺回来的嘛!” 唐雎呼地站起来,严肃地盯住信陵君: “公子!你错了!不应该说出这种话来!” 信陵君不禁愕然: “不过是一句玩笑话嘛。” 唐雎仍沉着脸: “就从这一句‘玩笑’里,已经能让人体会出您自居救赵首功的骄倨心态。 公子,难道您真忘了,这个胜利是用多少人的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吗? 不错,众人之力是因公子而凝集,然而公子也是依靠众人之力而成功。 公子与众人,相辅相成,怎么可以此做为自己骄傲的资本?” 有位门客不服气: “虽然大家都出力,可谁能比公子的功劳大?” 唐雎叹口气: “公子以‘义’名满天下,救赵者,尽义而已,有什么功劳可言? 就算公子应居功,岂不闻: 受人之施,刻骨不忘; 施之于人,随风而去,方为君子。 君子施恩不图报,公子怎可把救赵之功念念不忘,使自己沦落到与小人为伍? 稍有建树便沾沾自喜,昂首挺腹睥睨天下的人,乃是井底之蛙,没有大出息! 所以我劝公子,越是受到赞颂越要谦虚谨慎,才能保持自己的高风亮节。 否则会被有识之士讥笑为狂妄无知!” 听了唐雎的教训,信陵君眼前又浮现出如姬夫人宁静的面容、如烟儿凄婉的一笑; 侯嬴那血染的白须、冯谖紧闭的双眼; 伤痕累累的李同、粉身碎骨的禽滑继、以及万千将士浴血苦战的场面…… 而自己,则不过是曾想逞血气之勇,率三千门客做投入虎口的“一块儿肉”! 全靠大家的帮助才侥幸活到今天,居然要站在用他们的血肉生命筑成的高台上,炫耀自己的“功劳”! 岂止狂妄无知,简直就是卑鄙无耻! 想到这里,信陵君鼻子一酸,离席而跪: “谢先生教诲,无忌知罪矣! 无忌本因人而成事,何德何能而敢贪天下之功以为己有? 不得先生指教,无忌永远是个庸俗小人!” 说着,哭了。 众人也一齐跪下: “不仅公子之错,我等也都是助君之恶,以此共蒙此羞!” 唐雎喊道: “都请起!” 双手扶起信陵君: “并不是说公子无德无能、浮冒虚名,没有公子率领,谁能合六国之军逐走秦王? 唐雎之意只是望公子存善去恶,始终如一,做个堂堂正正的好男儿!” 就是一块美玉,也要经过琢磨方成珍宝。 信陵君在朋友们的帮助下,精神境界一次次升华,所以才能“名冠诸侯”。 可知“英雄”不是天生的,仅仅具备“身份、地位”这些先天条件还构不成英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