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侠义_第298章 决战邯郸(十三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298章 决战邯郸(十三) (第2/2页)

战马。
  他的意识突然从偏执中回到现实:
  “啊!援军!各国援军终于到了!”
  激动使他全身闪过一阵触电似的颤动,精神忽又进入疯狂状态。
  他扔掉短戟,高举双手,仰天大笑:
  “胜利啦!胜利啦!我们终于胜利啦!”
  喊着喊着,一腔热血,从口中喷出……
  胜利了!
  艰苦的邯郸保卫战,酷烈的邯郸大会战!
  终以几十万宝贵生命做代价,换来了正义的伸张、抗秦的胜利!
  战争结束了,应该为胜利而欢呼,但胜利却不可能不留下满目凄凉。
  “鸟无声兮山寂寂,夜正长兮风淅淅。
  魂魄结兮天沉沉,鬼神聚兮云幂幂。
  日光寒兮草短,月色苦兮霜白……”
  曾经震耳欲聋的喧嚣终被死般的寂静所代替,这里也确是死神统治的世界。
  “尸填巨港之岸,血满长城之窟。
  无贵无贱,同为枯骨。”
  他们被战争所吞噬,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亲人……
  然而,“苍苍蒸民,谁无父母?
  提携捧负、畏其不寿。
  谁无兄弟,如手如足?
  谁无夫妇,如宾如友?
  生也何恩,杀之何咎?”
  千年后的唐人李华,终于勇敢的站出来,为历代无数冤魂向发动战争的人提出了饱含血泪的愤怒质问。
  当然,没有人敢做正面回答,却又都闪烁其辞地为自己制造理由。
  高高的祭台上,白色的招魂幡随风飘舞;
  台下,肃立着全副武装的将士和邯郸民众,所有人目光凝重,以军礼向“走了”的兄弟们告别:
  “出不入兮往不返,首身离兮心不惩;
  身既死兮神以灵,魂魄毅兮为鬼雄……”
  一阵阵低沉的挽歌,倾诉着亲人们的哀怨悲愤。
  破衣烂衫的枣花,扶着白发苍苍的老父亲,也默默的站在行列里,垂首凝视,不出一声。
  所有的人都没哭,他们的泪早就哭尽了。
  由赵王亲自主祭,为所有战死的军民举行了隆重的葬礼。
  为了回报李同的贡献,赵王封李同的父亲为“李侯”。
  据《史记正义》记载:
  今河南温县西南有“故李城”即为“李侯”封地。
  赵王还想请枣花给龙女、王妃们当武术老师兼贴身侍卫。
  枣花却谢绝了这个可以享受“荣华富贵”的机会。
  她要陪伴老父度完风烛残年。
  李同、李兴、兴嫂、小孙子,老人失去的太多了,她是老人最后一个亲人。
  被铁蹄踏碎的禽滑继什么也没留下,只能在烈士陵园中立碑留念。
  冯谖因伤势过重,不久也死在信陵君的怀抱中,游侠一生后,他终于回归到人生的永恒。
  死前,他把总结的用兵经验留给公子。
  又集众人之大成,便是后世传说的《信陵兵法》。
  可惜没有流传下来。
  他还告诉信陵君:
  “薛琦、毛远隐于邯郸市井之中。
  虽操卖浆博徒之业,然乃是世之高人,公子不可不折节交之……”
  他本齐人,但遗体却不能回齐国入祖坟,也长眠在邯郸的烈士陵园中。
  虽然没有与家乡的父老团聚,但有弟兄们为伴,在地下也不会孤单寂寞吧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