替身他修无情道_分卷(121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(121) (第2/3页)

了个响头。
  借着日光,乌黑眼珠认真打量着长渊,忽然惊喜道:没错,您就是吴神仙,你和神仙庙里的神像简直一模一样。不,比神像还要英俊潇洒。
  昭昭也在打量牧童眉眼,尤其那双豆子般的眼睛和两只招风耳。
  心中一个答案,几乎呼之欲出。
  昭昭心口再次砰砰直跳起来。
  长渊上前几步,将妇人扶起,客气的问:请问您是?
  妇人哽咽道:神仙可还记得,当年在蜀中大山中,您曾经救过一个身受重伤的汉子?
  长渊点头:自然记得。
  他叫王二,是这里的村民,为人善良淳朴。
  妇人泪落满面:吴神仙,真是是您!我们正是王二的后人啊。
  昭昭惊喜:你们真的是王大叔的后人?
  是啊。
  妇人望着牛背上精致漂亮如同图画的少年,道:您就是那个小神仙吧,先祖也曾与我们提过呢。说当年与吴神仙比邻而居,吴神仙身边带着一个小神仙,玉雪漂亮,比画上的小仙童都要俊气。
  先祖说,吴神仙不仅是王家的恩人,更是整个观音村的恩人,当年,是吴神仙牺牲自己,救了我们一村人的性命。为了感念吴神仙恩德,村长特意请示乡里,将观音村改为神仙村,还为神仙塑了法身,将村中所有的观音庙都改为神仙庙,虔诚供奉。
  先祖还说,吴神仙死前曾将小神仙托付给他照顾,可惜他一时疏忽,弄丢了小神仙。他觉得对不起吴神仙的托付,心中一直愧疚不已,临终前留下遗言,凡王氏子孙后代,都要将吴神仙的画像供奉在正堂,位列祖宗牌位前,日日焚香祭拜。传到今日,已经是第九代了。到小虎这辈,就要第十代了。
  我万万没料到,竟真的能见到活神仙。
  昭昭惊讶的望着牧童:你也叫王小虎?
  牧童露出两颗标志性的小虎牙,响亮答道:这是我的小名,我大名叫王子睿。
  村中风气开放,起小名时,并没有要避讳先祖名字的规矩,何况还是隔了十代的先祖。昭昭望着和当年的王小虎长相酷似的牧童,主动伸出手,道:我叫昭昭,我们可以做朋友。
  牧童倒有些腼腆。
  你是小神仙,我们怎么能做朋友呢?
  昭昭道:神仙怎么了,我倒觉得,当神仙还没有当一个普通的山野村夫来得自由自在呢。交朋友是不必在意身份地位这些东西的,只要志趣相投,我们就能成为朋友。你平时都喜欢做什么?
  牧童几乎毫不犹豫答:我喜欢放牛,捉蝈蝈。
  昭昭眼睛一弯:那巧了,我也喜欢捉蝈蝈,既然志趣相投,我们就可以做朋友。
  牧童爽快的伸出手,紧紧握住昭昭的手,道:好,那我们以后就是朋友了。
  妇人又特意跑到田地里,拉了自家丈夫回来,和长渊见礼。
  长渊提出想看看神仙庙。
  王氏子孙正是守庙人,立刻热情的引着长渊和昭昭进去。
  占地很大,修缮的很结实的一座神庙,集全村之力建成,历经四百年,除了个别地方重新修缮过,其他地方依旧保持着原貌,可见村民之虔诚用心。
  庙中供奉着一座高大巍峨的神像,一身玄衣,面若寒玉,手执一柄黑玉剑,只是那双玉石雕成的眸子,并不淡漠,反而慈悲温和,流露着温柔煦暖之色。
  和长渊截然不同的两种气质。
  庙前供案上摆满祭品,铜炉里的香火,更是整年整日的不断。
  昭昭立在庙中,怔怔望着神像,不知不觉,已经泪流满面。
  这是师父。
  和记忆里的师父,一模一样。
  他真的好想回到四百年前,回到观音村,等着师父给他回来过生辰,给他做各种好吃的鱼,他宁愿做一个普通的乡野村夫,和师父一起相依为命,慢慢的老去,也不愿经受这四百年颠沛流离之苦。
  师父。
  昭昭在心里默念了声,胸腔内又是一阵酸涩。
  长渊心中也划过一阵刺痛。
  他知道,他是吴秋玉,但又不完全是吴秋玉。因四百年的吴秋玉,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有独立的思想,独特的经历。
  他永远无法代替吴秋玉三个字在昭昭心中的地位。
  他也永远无法抹平四百年前吴秋玉离开,在昭昭心底留下的伤痕。
  可吴秋玉,又确确实实存在于他元神骨血内,是他的一部分,无法割舍,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