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(65) (第2/3页)
沉默了一下。 雪霄宫。 一个对他而言,已经很遥远的字眼。 就像昔日的观音村一样。 他知道,出于愧疚,长渊应当会好好待他,给他一个条件还算不错的安身立命之所。 可惜,他已经过了需要寄人篱下,仰仗旁人的庇护才能活下去的时候了。 他也再不是当初那个举目无亲,修炼无门,因为天生妖族血统,处处矮人一截的弱小少年了。 他也一直都知道,他想要的是独一无二,不和任何人分享的宠爱。 这些长渊都给不了他。 他也不需要。 师父已经不在,这世上,再没有他牵挂留恋的人和物了。 他心口有一个无底深渊,任何东西都填不平。 见昭昭久不说话,长渊以为少年已经睡过去了,垂目一看,正触上一双冰凉如寒月的眼睛。 长渊心口莫名空了下,沉吟片刻,问:怎么?可是在中州还有事情未做完? 他语气几乎是轻柔的,如清晨院中笼的薄雾。 昭昭摇头。 没有。 那就好。 长渊道:左右无急事,等明日用完午膳,再启程出发。客栈里的那几位朋友,你可还须和他们道别? 昭昭依旧摇头。 我留信给他们就好。 昭昭怕引来不必要麻烦,没有和其他人提过无情的身份,也没有提过柳文康和水灵珠的事,柳文康虽已入无情道,问鼎神域指日可待,可毕竟还是柳氏叛逃在外的弟子,身上背着人命官司。 长渊也没有过问太多。 自然,昭昭也没有问,他明明是在客栈里,让柳文康帮他解开封印的,怎么醒来却在北宸仙府。 心照不宣的,他们都默认,这些细枝末节,并不重要。 ** 次日一早,昭昭先收到了柳文康送来的信。 信是云伯收的。 是一个年轻公子,戴着个斗笠,自称是小公子的朋友,让老奴务必将这封信交到小公子手里。还说,小公子阅过即可,不必回信。 信封上空白一片,没有署名,也没有落款。 昭昭拆开封皮,取出里面工整折放的信纸,一眼就认出了柳文康的笔迹。 柳文康为人谨慎,若无要事,不会和他写信。 昭昭一行行念下去。 昭昭,相伴百年,终有一别,如今你体内封印已解,愚兄使命达成,再无牵挂,思量再三,决定不告而别 柳文康于信中讲了自己近来于修炼上的一些新体悟,决定到更广阔的的天地中,寻找自己的大道,争取早日步入神域。 昭昭并不奇怪柳文康会离开。 只是有些遗憾,不能亲口向他道谢。 若无柳文康指引,他不会于困顿绝望中,发现无情道这样一条让他豁然开朗、迅速获得力量的道。 若无柳文康用水灵珠帮他化解那七十二道雷劫,他不会死里逃生,成功步入上神域。 若无柳文康悉心照顾,他的眼疾也不会恢复得如此快。 只是,修他们这一道的人,行事但求任意洒脱,情感牵绊总归要比寻常人淡漠许多。 以柳文康的心性,日后在无情道上的成就,必不输于他,滇南百年,已经算是耽搁了他修行之期。 昭昭心里其实一直有个困惑,当日他从雪霄宫万丈高崖上坠下,按理当魂飞魄散、尸骨无存的,柳文康是如何找到他,将他带到那处偏远的滇南小镇的。 他每回问题,柳文康都回以巧合二字。 然而世间真有如此巧合么? 可惜,昭昭也没机会再问了。 天地何其大,今日一别,再相见已不知何时,也许,这辈子都不会再见了。 昭昭折起信,重新放回信封里,妥帖收好。 问:师尊呢? 云伯忙道:君上一早和司南公子说事去了。 对了,君上命老奴准备了汤食,说等小公子醒了,立刻送来给小公子吃。 长渊的吩咐,于云伯就是军令。 云伯很快将汤食端来。 昭昭吃了两口,装作不经意问:师尊平日都是在何处处理公务? 公务? 云伯想了想,道:自来到北宸仙府,君上倒是没什么紧要公务,只偶尔会在书阁待上一阵。 昭昭点头。 吃完饭,就出了东侧殿,去找书阁所在。 北宸仙府是依着行宫标准建造,亭台楼阁俱全,从东侧殿往书阁,要穿过一条回廊和一道石桥。 昭昭刚走到桥上,就远远看到河边柳树下,一个浅绿衣衫的少年瑟瑟跪在地上。旁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