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352章 进退两难 (第2/2页)
去继续备战,黄相国可能是不了解目前情况才提出‘南线’方案。 等我向他做下解释,他就会收回成命。” 然而,事情并没那么简单,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 景阳走后天刚亮,魏国使者就连夜赶到大营。 将安釐王的信面交信陵君。 安釐王的措词委婉客气,毫无“命令”之意,全是商量: “西河十六城,虽不是大片国土; 然自被商鞅诱俘公子卬诈骗夺去后,从惠王至今,世代都耿耿于怀。 父王毙前还紧紧握着我的手,泪流满面的嘱咐: 定要收回西河,方能雪耻解恨。 可喜的是,在你的威慑之下,秦人已答应归还,你能否在百忙中代我就近接收? 然后我就率百官到太庙去祭告列祖列宗,以慰他们的在天之灵。 而且,这对魏国人民也是盼望已久的大喜事啊……” 信陵君一声长叹,颓然坐下,喃喃自语: “怎么办?怎么办?” 被称为“智囊”的薛琦也默不作声,他非常清楚安釐王给信陵君出了一道什么样的难题。 目前,秦国关外从各国夺来的占领区域,即使已正式划入版图,其郡县的驻军力量也都薄弱。 在无力增援的形势下,对于各国来说,确是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。 岂止楚、魏? 燕、韩、赵也都像饿极了的孩子见到一盆肉,迫不及待地想要扑上去,只是碍于情面,不好意思张罗而已。 如果信陵君自己先去接收西河十六城,又怎能劝阻别人? 势必造成一哄而散,使几个月的浴血奋战半途而废; 但不执行这个命令,安釐王又以列祖列宗的“在天之灵”和魏国人民的“心愿”来胁迫; 让信陵君落下不忠不孝的罪名,从而失掉人心。 无论是否服从,后果都不堪设想! 然而,为什么在春申君提出收复黔中的同时,秦国又主动归还西河? 这难道只是偶然的巧合吗? 薛琦一提出这个疑问,大家立刻议论纷纷。 很快就意识到,各国“收复失地”关系到秦之战能否继续下去、“合纵”之盟约能否继续发挥作用; 再联想到后胜突然撤军,秦国人肯定在背后搞了阴谋! 薛琦点点头: “诸位看的很准,秦国人在军事上处于劣势,于是采取了从政治上瓦解盟军的策略。 后胜本就是秦人的走狗,很容易再被收买; 黔中与西河都是秦人用欺诈手段弄走的,楚、魏两国无日无夜都在盼望将其夺回以雪旧恨; 现在秦军势弱,想趁机收复的心情可以理解。 而秦国正是利用了这种心情施加影响,促使他们要提前把愿望变为现实。 而且,我估计受到这种影响的,还不止楚、魏两国,事态严重啊! 公子有什么打算?” 信陵君黯然摇头。 火先从自家后院燃起,致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,还能有什么打算? 而且自己现在也确实拿不出决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