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349章 奇袭潼关 (第2/2页)
屈建的突袭,仅能在短时间内给城防造成一段空白。 攻城部队能顺利登城后还要继续扩大战果,就必须得到后继力量的支援。 在这一段时间内,楚军又陆续登上一部分。 只是每张云梯每次只能登一人,几十架梯子瞬间只能登上几十人; 还需城上扩出更大的“占领区域”,才能设立更多的攻击点。 可惜,由于没有受到齐军的牵制,南边大量秦军畅行无阻赶到。 力量相差悬殊,屈建等再勇猛,也无法继续前进,反而被压缩得一步步后退。 同时攻城的楚军也遭到猛烈的打击…… 由于齐军的不配合,突袭争得的那点儿宝贵时机丧失殆尽。 在城上的秦军完全控制局势后,景阳望着死伤累累的部下,只得下令收兵; 城上的屈建等人,则永不能归还了,连同那把珍贵的青釭剑,全都葬身于潼关城上。 但四百多年后,此剑又落到曹操手中; 再后来为赵云大战长坂坡时夺得,其间的经历就不得而知了。 那么齐军呢?他们干什么去啦? 原来秦国“政治攻击”的第一个目标瞄向的是齐相后胜。 这小子本来已被秦国的金钱喂得相当驯服,一直跟秦国保持友好往来。 有三晋做屏障,任他们打得天翻地覆,他却受不到秦国的一丝威胁。 坐在东海之滨,尽情的横吃螃蟹猛吃虾,享受“渔盐之利”。 当然,这种小人的天性就是反复无常,见利忘义。 在看到秦军大败躲入函谷关后,他认为秦国大势已去,亡在旦夕,就摇身一变,站在“盟军”这边; 急忙派兵参战,以便日后“受降签定仪式”上,自己也能在战胜国中占一席之地。 但来到函谷关后,看到灭秦并非吹气那么容易,便有些后悔。 于是通知邹平取观望态度,不要积极参战。 吕不韦也正是看准了他是“墙头草”,就派人给他又送去一万金和一封信: “信陵君眼睛里揉不进沙子,对你的一切都了解,即使真的灭秦后,他也不会给你任何好处。 只有跟我们合作,你才能得到无穷的富贵!” 在李斯制订的策略中,除了“利诱”外,对于不肯被收买的,则“利剑刺之”进行暗杀。 齐国的大司马雍门是位态度坚决的“抗秦派”,经常劝谏齐王建: “三晋,我之屏障也; 秦,乃虎狼之国,尽吞三晋之后,踞坐于齐国门前,我们还能有一日的安宁吗?” 所以他主张援助三晋抗秦,为此与后胜争得面红脖子粗。 只因他也是光复齐国的三朝老臣,“大司马”握有军权; 文官武将中也有不少是他的亲友老部下,形成一定势力。 所以后胜虽然很讨厌他,一时却也没有办法。 想不到,接到秦国金、信的第二天早晨,雍门来上朝时,突然被刺在齐王宫前。 望望那堆令人眼花意乱的灿灿黄金,再看看雍门这惨不忍睹血淋淋的尸体,后胜明白: 这是为自己扫除障碍,也是为自己树立榜样。 不合作,就是这种下场! 利诱威胁双管齐下,使后胜坚定了与秦“友好”的决心。 他向信陵君连招呼都没打,便派人通知邹平: 悄悄撤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