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345章 陈兵函谷 (第1/2页)
信陵君大败秦军的消息不胫而走,迅速传遍天下。 就连齐相国后胜也派十万大军到函谷关前帮忙。 各国也尽力追加军队,使“联军”此时的兵力达到百万。 一座营寨连着一座,绵延起伏,从南到北近三百里。 如虎踞峰巅,雄视待扑; 龙蟠云中,气吞关西。 漫山遍野望不断军旗舒卷。 而那耸立于万帜林上的“信”字大旗,猎猎招展于蓝天白云之间,更是张列国之威,丧秦人之胆。 此时此刻,受尽秦国征伐蹂躏之苦的天下百姓,心情该是何等舒畅啊! 再不必风餐露宿,河冰夜渡; 惊沙扑面,利镞穿骨; 再不会夫死妻悲、亡子丧父; 啼饥号寒,为虏受屠。 秦是当今最富侵略性的国家。 打垮秦,就意味着消除了万苦之源的战争,怎能不让人心情激奋? 应该说: 这一战是自“合纵”之说入世以来,作用最为显著的一次实现。 连当年创始人苏秦佩六国相印,也未曾取得这么巨大的效果。 在普天同庆的日子里,秦庄襄王却是一脸的阴沉,都快滴下水来。 狮子的子孙,永远是狮子,哪怕它病弱残缺、先天不足,也不会失去它那搏噬的天性。 即使是在邯郸那朝不虑夕的囚禁中,当年的子楚仍为秦军将要灭赵而感到骄傲。 世世代代,都是秦人在别国耀武扬威。 今天却被信陵君率六国之军堵住门口,不能东出一步,丢脸啊,实在是太丢脸了! 做为一个“秦王”,简直是无地自容。 此谁之咎? 当然应该是吕不韦难逃其责。 他不再顾念什么“肉生枯骨”的天大恩德,在朝上当众反问吕不韦: “秦起于西戎,世世代代开拓进取,才有今日之规模。 可是在你的指挥下,不但接连惨败,居然还受到被敌人仰攻函谷关的耻辱。 你让寡人日后怎么去见列祖列宗? 你如果不愿屈任秦国丞相,为什么不另攀高枝,为自己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前途?” 这些反骂的内涵已不仅是要自己辞职! 吕不韦的冷汗顺着后背一个劲儿的往下流。 自古道伴君如伴虎,他已不再是那个落魄邯郸、寄人篱下的王孙异人。 “拥立之功”也已成过去,他现在是一国之主,握有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。 而恩将仇报、翻脸不认人又是君王们常玩的把戏,为了日后能向列祖列宗做个交代。 他现在完全可以向自己开刀,拿去当赎罪祭献的牺牲品。 不能等死!惶恐之中,吕不韦的心里忽然涌上一个大胆的念头,只是还不十分清晰。 为了争取时间,他还需要与这位秦王周旋: “臣罪在不赦,然胜败乃兵家常事,非一蹶即不振。 伐魏之败,错在臣用人不当,望大王容臣吸取教训,与众将再议退敌之计。” 蔡泽立刻意识到:吕不韦要诿过于人。 尽管秦王现在对他很不满,但二人的密切关系。 为了维护这位恩人,也不会吝惜给他拎出一只替罪羊。 而且,这个角色必然是自己。 闪电般的考虑之后,认为还是自己主动承担责任为上策,于是蔡泽出班跪在丹墀: “对魏作战之败皆因臣调度混乱、屡出拙计,致使我军处处被动,贻误战机; 所以具体责任应由臣承担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