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侠义_第311章 痴人说梦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311章 痴人说梦 (第1/2页)

公元前二五一年,平原君赵胜积劳成疾,不幸辞世。
  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大将军代理相国,晋封为信平君。
  听到这个消息,秦昭王十分兴奋:
  “咱们是否可以趁赵国新丧重臣,新旧交替,人心不稳的时机,再攻赵国?”
  蔡泽不同意:
  “出兵时机还不成熟:
  赵国虽然受过几次重大打击,人力物力损失严重,但人心愤长平之恨,同仇敌忾。
  而且都经过军事训练和战火考验,老少妇孺皆能为战。
  信陵君仍居邯郸,秦若攻赵,必不坐视,一声传呼天下响应,虽农夫也将持锄锸集其麾下。
  所以说赵国之民不可藐,信陵之名不可欺啊!”
  秦王恨得只咬牙:
  “难道拿这个无忌小子就一点儿办法也没有,任他挡住咱们东出之路?”
  蔡泽笑笑:
  “大王休恼,臣只是暂缓军事上的攻击,却要利用这个机会破坏各国之间的关系。
  平原君毙后,各国必要派人去吊唁。
  燕王喜和燕相栗腹都是贪鄙之辈。
  臣已在他们身边安排下一人,相机行事挑拨离间,想办法制造事端让燕与赵打起来。
  如此‘合纵’必定瓦解,信陵君不过区区一匹夫,对我们还有什么威胁?
  待他们两败俱伤后,我们就可收拾残局,以获鹬蚌相争之利了,不知大王意下如何?”
  秦王鼓掌大笑:
  “此计甚妙!看起来你确实比范雎的鬼点子多!”
  燕在昭王时曾派乐毅率五国之军连下齐国七十城几乎灭齐,盛极一时。
  昭王死后,乐毅受燕惠王猜忌,而使骑劫代之。
  乐毅功败垂成,投奔赵国,被赵王封于观津,号为望诸君。
  燕惠王责备乐毅避亡到赵国。
  为此,乐毅慷慨地写下了著名的《报燕惠王书》,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。
  此时,赵强而燕已衰落。
  燕惠王又怕乐毅为泄愤而怂恿赵国攻燕,于是燕惠王又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。
  而乐毅往来于赵国、燕国之间,与燕国重新交好,燕、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。
  邯郸会战时,燕也曾发兵相助,二国的关系更加密切。
  乐毅的侄子乐乘归赵后,被赵孝成王封为武襄君。
  但是乐乘与廉颇关系却没处好,他喜欢玩弄聪明,人前一套,背后一套,揭人短处,挑拨是非。
  而廉颇性格耿直,本来就厌恶他。
  廉颇受迫害时他又说了不少坏话,廉颇知道后,干脆跟他断绝来往。
  燕王喜怕廉颇为赵相后因为乐乘而改变对燕政策,便在派相国栗腹去吊唁平原君。
  同时,再带五百金赠给赵王做“饮酒之资”,重申兄弟之好。
  这个设想应该说是很有利于“和平”。
  可惜由燕赴赵的旅途中,由于山路崎岖,虽由“驷马”所拉,车子的颠簸仍使栗腹坐在里面很不舒服。
  随员们的埋怨,更加激起栗腹的不满,难免发出牢骚:
  “不过是吊唁送礼,一介之使足矣,大王却偏让我来亲自受这份儿罪!
  再说,现在已是赵弱而燕强,又何必殷勤巴结他?”
  门客史乔一笑:
  “相国只见其一未思其二,大王派您来,可是一片美意呀,保您满载而归。”
  栗腹撇着嘴直摇头:
  “跑这趟邯郸能有多大油水?没劲!”
  史乔刚要说话,不防车轮一颠,头碰在车柱上。
  疼得他哎哟一声大叫,栗腹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:
  “这、这、这就是大王赐给你的‘一片美意’呀!
  啊哈哈哈哈……”
  几乎笑得出不来气。
  史乔坐正身子,用手揉着痛处说:
  “眼下吃点小苦,到了邯郸能得大便宜,划得来。”
  栗腹不禁要问:
  “你说说,能得什么便宜?”
  史乔笑了:
  “您想,赵国连经战乱,衰弱已极,今后需要仰仗燕国之处很多。
  您是相国,到邯郸如燕王亲临,赵王必得用最高规格来接待您。
  然后嘛,万金之赠不为过也……”
  不论史乔说的是真话还是瞎聊,让人听了都觉得舒服。
  再一琢磨,还真有道理,充满希望,竟使栗腹忘掉旅途劳顿之苦,慢慢进入梦乡。
  当然做的是好梦……
  对于燕相的来访,赵王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。
  待遇相当高,却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