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301章 市井访贤 (第1/2页)
庆功盛宴设在王宫大殿之上。 有人禀报:信陵君到! 赵王急忙下殿,亲率百官到台阶下迎接,并拱手示意,请信陵君升西阶以表示尊敬。 信陵君连连辞谢: “异国罪臣,蒙君不弃已是万幸,怎么可以超越本分行事?” 坚持转到东边迈着小步跟在赵王后面拾阶而上。 入席后,平原君代赵王向信陵君敬酒。 祝词中自然要称颂他如何不避艰险大义救赵,亲冒矢石浴血奋战…… 信陵君听了如坐针毡,不等词毕便避席而拜: “无忌乃魏之罪臣,得以赶跑秦人,是六国之力啊。 小子所效匹夫之劳,大王尽赐于臣身,无忌岂不愧死? 大王如果愿意收留我在赵国,就请别再提什么‘救赵功德’之言。 否则无忌宁可四海乞讨也无颜留赵!” 既然不许再提“救赵之功”,又怎能以此为理由封赠? 由于信陵君的谦逊,直到席终赵王也没找到赠五城的机会。 而信陵君“不矜其能,羞伐其德”的品德,更加受到天下人的敬佩。 魏安釐王和辛垣衍没想到,放逐信陵君反而更提高了他的威望,“虽妇孺无不知信陵”。 尽管自己不再是有钱有势的贵公子,仰慕他的人却不远千、万里来邯郸。 甚至自己花钱住店,只求能与信陵君朝夕相处。 结果使邯郸的旅游业兴旺火爆,也拉动了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。 这大概也算是“名人效应”吧! 不过信陵君的“名”可不是通过媒体花钱做广告“炒”出来的。 处在“信陵热”中的信陵君却不愿为称颂所陶醉。 他轻轻拂开环绕在身边那云遮雾罩的荣耀光圈,走下神坛,又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目,悄悄步入平民中…… 信陵君定居赵国后,邯郸首富“钢铁大王”卓氏—— 就是汉武帝时,与著名才子司马相如演过一出“暗恋、私奔”风流戏的卓文君的祖上,赠送了一所大宅院。 虽比不上大梁的信陵府,也算相当宽敞。 过去的三千门客大多牺牲,只剩下几百人,还容得下。 但战后已残破不堪,需要修补。 信陵君正为筹措费用发愁,不料消息传出,工匠们自动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帮忙。 每日超过万人,连十余岁童子都不遗余力,不但不要工钱,还自带干粮、材料。 人多手快,不几天便焕然一新,信陵君很受感动,向朱亥感叹: “我们今天才真正理解为什么‘扶困济危’能够得人心了!” 朱亥笑笑: “必身临其境,方知其中甘苦。 您今日之窘比云云众生经受的艰难百不如一,得人援手尚且感慨如此,则陷于饥寒交迫、挣扎在生死之间者岂不更望拯救? 愿您无负众望。” 信陵君再拜: “无忌谨受教,虽肝脑涂地,不得辞此任矣!” 信陵君进住新居,平原君一是来贺“乔迁之喜”,俗称“燎锅底儿”。 再则也要送些家具用品,便带着酒肉来到“信陵府”。 因为这儿的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