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侠义_第252章 夜探秦营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52章 夜探秦营 (第1/2页)

就在他们对敌情做出最危险的推测时,邯郸城中却流起秦王屡败无功将要和谈的传言。
  如果这只是一般人的善意猜测问题还不算太严重,但朝中众臣也有这种观念就会松驰斗志、麻痹大意。
  从而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。
  数百日坚守毁于一旦,几十万妇孺老幼尽做刀下之鬼。
  鲁仲连急急赶到虞卿家一问,原来虞卿也听到这些传言,十分着急,立即就去平原府找平原君。
  而鲁仲连则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廉颇的心态,结果二人在廉颇府前不期而遇。
  得知廉颇警惕性很高,毫无懈怠之心后,这才告辞回去做各自的工作。
  鲁仲连回到薛琦那儿时,禽滑继等已出发了。
  对于这次行动他非常关心,但夜探敌营九死一生,岂能来去从容?
  鲁仲连这类人已达到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地步,所以只问了一句,便继续喝粥。
  喝完那碗粥,三人边聊边等。
  将近天亮,禽滑继三人才匆匆而归,相见一拱手:
  “幸不辱命,果然发现异常。”
  薛琦先站起来:
  “锅里还给你们留着点儿粥,我给你们热热去。”
  禽滑继一摆手:
  “不必,我们都吃饱了,还给你们带回点儿来。”
  说着扔下一个布袋子:
  “秦军的‘锅盔’,鲁师叔没见过吧?尝尝啥滋味。”
  “锅盔”是一种用粗麦面烙成的干饼,约一寸多厚,面盆大小。
  因为已经不含水分,又干又硬,是秦军作战时随身携带的口粮。
  不但可以长时间存放而不发霉变质,据说必要时还曾代替砖石罗列成抵御敌方弩箭的“掩体”。
  可知它的滋味如何。
  鲁仲连算是“年轻”的,用了大力才咬下一小块边咀嚼边笑:
  “怪不得秦人牙齿锋利胃口好,有这东西当磨石,吞进天下也消化得了哇。”
  不过,在已处于人吃人的环境下的邯郸,“锅盔”终是罕见的美食。
  薛琦只用舌头舔了舔,就放在一边:
  “我的牙可没那么好用。”
  大家都知道,他是舍不得吃,要留给孩子们,便也只咬了一小口,剩下的都扔到他身边。
  鲁仲连掸一下落在袍上的饼屑向禽滑继问
  “看到什么动静了吗?”
  以禽滑继等人的轻功,又保持着高度警惕,秦军的游动哨当然发现不了他们。
  利用夜幕和地形的掩护,很快就摸到秦营外,并且顺利地偷入营内。
  但秦营绵延近百里,随处都是军帐,对里面的情况也不熟悉,只得在缝隙间钻来钻去。
  但除了秦兵们的酣睡声,什么也听不到。
  应该抓个“舌头”。
  但营内的巡逻都是十人一队,距离紧凑,可见警惕性很高,戒备森严,无从下手。
  转了几转,“三星”过午,已过了三更半夜还是没有机会。
  费了这么大力气难道白来一趟?
  禽滑继好不着急。
  忽然,远处亮光一闪,隐约传来咴咴的马叫声。
  想必是马夫去添夜草,人不会太多。
  禽滑继大喜,忙悄悄摸进去,果然只有一个老兵站在槽边叨叨咕咕。
  禽滑继还不放心。
  让那两个弟兄绕到两旁察看再无他人,这才矮下身子膝行鹤步,无声无息地掩到马夫身后。
  他猛地站起,一手搂紧他的脖子,一手捂住他的嘴,拖到几堆草垛后;
  那两个弟兄也随后赶到,弄熄了灯笼,把匕首逼在马夫的腮边……
  可惜,马夫只管喂马,不了解重要机密,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重要情报;
  只知上边传令让大家做好准备,不久还要打大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