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26章 薛毛二公 (第2/2页)
相交后,又以茶馆为家。 闲暇无事时,两个人就教街上的孩子们读书学武艺。 既做消遣,又可以培养人才,可惜,弟子多死在长平。 毛遂是毛远的堂弟,也靠当佣工生活,终是年轻,熬不了这种清苦,就和两个哥哥理论: “常言说,‘学得文武艺,卖给帝王家’,我会的这点儿本领虽比不上二位哥哥。 但拿出去换个一官半职,换点儿俸禄填饱肚子,总还说得过去,为什么总拦阻我?” 薛琦叹口气: “傻小子,你以为‘当官’那碗饭好吃啊? 你空有文武艺,可谁来买? 朝廷里的那些大冠若箕、修剑拄颐之辈,肚子里有多少真材实料? 还是不识货的多。 你跑到他们跟前去兜售‘文武艺’,只怕人家还以为你是跑江湖卖假药的,理都不理你。 往往是朱砂不如红土值钱。 而且,就算遇上了伯乐,赏识你、给你官做,在官场上就得为勾心斗角疲于奔命。 有了‘出息’,没了人味儿,岂不可惜? 何如咱们这样平平淡淡却自由自在地度过一生?” 毛遂还有些不服气: “当官的也不是都没人味儿,比如蔺相如不就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吗?” 薛琦叹口气: “他是在特殊情况下走进官场的平民。 但当不符合君王的心愿时,他的下场你不是不知道吧? 还是按照咱们自己的方式去为国为民出力吧。” 毛遂也叹了口气,没再说什么。 赵括征兵时,毛遂也应征入伍。 但因他干枯瘦弱又有文化而被留在后方管理粮草收发,才捡了一条命。 战后经济萧条,雇工的少了,工作不好找。 穷人没有产业无以为生,只得托人荐入平原君府当门客混口饭吃。 终于遇到去楚求援的“特殊情况”脱颖而出,成为上宾。 生活水平是大大提高了,但所释放出的政治能量,却还是超不出“门客的范围”。 薛、毛二人虽是市井小民,在社会上的名气也不像鲁仲连那么响亮,但在“圈”内却是老资格。 鲁仲连对王公权贵们常常傲不为礼,对这二位却得恭恭敬敬地尊一声大哥、二哥,自己甘当“小弟”; 老百姓们对他们也挺敬重,所以他们自发地组织训练“民兵”。 大家还都能服从指挥,缓解了兵力不足的问题。 秦军大举攻赵,虽然声势浩大,气氛紧张。 但他们还是看出秦王是在虚张声势,并没吹响实战的号角。 但秦王这样做的目的何在? 又想玩什么诡计? 一时还真摸不出头儿来。 终于,毛遂送来消息: 辛垣衍来劝赵尊秦为帝。 毛远哼了一声: “他是来替秦王当说客!” 鲁仲连点点头: “对,秦王是想不战而臣伏天下,赵国起了头,其他各国也就都得先后顺从。 秦王这算盘打得挺精呢!得戳穿他!” 于是就随毛遂来平原府。 第二天,辛垣衍再进平原府。 与鲁仲连就“帝秦”问题展开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大论战—— 《鲁仲连义不帝秦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