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222章 王孙异人 (第1/2页)
社会上的代表人物之一,是大商人吕不韦。 吕不韦,阳翟人,自幼随父经商,买卖珠宝周游列国。 出于职业上的需要,交结了不少各国的权贵富豪,生意兴隆,广有家财,是个大富商。 因为他这一行需要经常“鉴定”,所以练成了一副“火眼金睛”。 不但对珠宝玉器,就是对人,也能迅速判断对方的成色、质量,评估出他的潜在价值。 有一天,吕不韦在邯郸街上遇到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。 青年生得身高九尺、面如敷粉、唇若涂朱、鹰视虎颜、气质不凡。 看衣着打扮应出于富贵之家,但漫步街头没有随从,神情茫然中带有阴郁不欢之色,吕不韦暗想: “此人有贵人之相,为何又似在落魄之中?” 向路人打听: “这是什么人?” 有知道的便告诉他: “此乃秦王孙异人,在赵做人质。” 王孙异人是秦王太子安国君的一个排不上号的庶子。 母亲是个既没地位又无后台的宫女,且早已死去。 安国君后宠极多,子女数十,怎会把他放在心上? 所以他在宫中如同孤儿,仅仅不至冻饿而已,十几岁就被送到赵国当人质。 本来是互不相容的敌国,却偏要假惺惺地相互交换这种“和平信物”。 一旦双方交战,这种人质的生命就要失去保障。 因而派出去的都是死了也不心疼的“王亲”。 而且一直不另派人更替。 异人已在邯郸提心吊胆地住了十年,心情怎能欢悦? 每日吃饱饭,就在街上闲逛散心。 吕不韦听说是秦王孙,忽然一笑: “此奇货可居也!” 回到家里,吕不韦同父亲进行了一次纯职业性的讨论: “耕田之利几倍?” “十倍。” “为商贾贩卖珠玉之利几倍?” “百倍。” “若扶立一人为王掌国之政呢?” 吕父哼了一声: “如是,则不止十万倍,难以估算。但我们没有文才、武力怎能做到?” 吕不韦笑了: “可我有钱!” 吕不韦下定决心,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搞一次冒险的投机生意。 并且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计划,分为几个步骤实施: 他先用酒肉“进攻”监管异人的下大夫公孙乾。 同时伺机“借给”少量“零花钱”搭上关系,渐渐成为密友。 为了随时掌握人质的行踪,派专人名为“陪伴”实则监管,但在一定范围内给予自由。 对异人,赵王还没为难他,但也没特别照顾,生活水平自然不高。 公孙乾与他同吃同住,每天吃稀饭,喝菜汤,肚子干瘪,又官小权微捞不着外快油水。 能傍上吕不韦这样的大富豪请吃请喝送钱花,真把他乐得不知自己姓什么了。 可惜,他的责任是一天二十四小时“陪伴”异人,所以不能经常出来解馋。 于是吕不韦就从饭店叫来酒菜送到异人的住处。 通过公孙乾的介绍,吕不韦又结识了异人,从此三人几乎是天天在一块儿吃吃喝喝。 在吕不韦的提议下,三人“结为兄弟”。 是须同生死共患难的,三人关系更为亲密,来往不分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