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侠义_第209章 另辟途径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209章 另辟途径 (第2/2页)

一段时间,秦王已决心灭赵。
  这一战的激烈可想而知,两虎相斗,一死一伤。
  到那时我们乘秦军筋疲力尽再攻击他,必获大胜。
  此乃卞庄刺虎之计也,然后咱们再复兴赵国,永远控制他。”
  魏王鼓掌:
  “此计大妙!”
  信陵君急了:
  “妙什么妙?
  等赵被灭后再复兴,咱们的姐姐怎么办?
  她可是身在邯郸啊!”
  他所以强调“咱们的姐姐”是不好意思指明“你俩是一母同胞。”
  此时的相国是孔子的六世之孙子顺。
  他见信陵君的嗓音发高,摆摆手:
  “公子勿燥,且听老夫一言:
  燕子筑巢于楼檐,相互用嘴给对方梳理羽毛,啁啾呢喃,生活得快乐安定。
  楼下失火,它们也不惊慌。
  以为跟自己毫无关系,却不想楼若焚毁,燕巢安存?
  亡赵四十万卒便使天下惊恐,纷纷割地献宝以媚秦,若亡赵国又当如何?
  魏就算是有承秦扩敞之力,可有其胆?
  所以待赵亡后再去复兴他,夸夸其谈而已;
  而且赵亡之后,魏也不保,救己犹不及,何能顾其他?
  但愿我们不要愚如楔燕。
  保全赵国,其实对魏有利。”
  见相国也趋向于援赵,信陵君暗暗松了一口气。
  因为当初魏王以重礼聘请子顺时,子顺提了一个先提条件:
  “用臣为相,军国大事就要尊重臣的意见,粗茶淡饭的待遇也不嫌低;
  若只是想以‘名人之后’做大王的装饰品,起不了‘相’的作用,俸禄再高也不去。”
  所以子顺的意见影响很大。
  只可惜儒家之道并不适用于战乱时期,所以他虽有兴魏之心却力不足。
  他也看出信陵君是个人才,应该重用。
  曾屡次向魏王絮叨,可惜他并不了解魏王内心深处。
  所以几番建议都不起作用。
  秦赵之间的是非自有他的标准,但见信陵君主张援赵,他就帮了一把。
  子顺相国也支持信陵君,魏王暗暗叫苦。
  因为如果直接驳回去,老头子必要大闹一场。
  而且老家伙并非“迂腐”。
  真跟你辩起来,论点明确、论据充沛,论证清晰又合乎逻辑,谁都得甘拜下风!
  真后悔呀!这不就是花钱买了个“爷”来吗?
  辛垣衍也在暗地里咬牙:
  “看来光是黜退信陵还不行,得把这些挡路的老家伙也都清除方遂吾志!”
  但表面上却要讨好各方面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,先意味深长地瞅了魏王一眼,然后发表意见:
  “相国之见非常正确,谁还不懂得‘唇亡齿寒’的道理啊?
  咱们都不能当‘燕子’,而要做老鹰!
  应该倾全国之力去援赵,为世界和平而战!”
  辛垣衍居然强烈支持援赵,连晋鄙都大吃一惊。
  但望望魏王,却似在点头赞同,心有灵犀一点通,忽然也明白了其中的奥妙:
  “臣代表军方也同意援赵!”
  虽然有困难,但终于取得了援救的许诺。
  平原君长出一口气,又踏上求楚之路。
  但心中又生出新的忐忑不安,在寿春,又将遇到什么?
  楚是大国,他的态度很重要啊!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