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之民国崛起_第513章 兼得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513章 兼得 (第2/3页)

年夏天了,日本人实力膨胀的太快,我们也要加快战争准备的进程。”

    ??在罗斯福看来这两种看法都有各自的道理。至少目前来看,世界的中心依然是在欧洲。如果美国想要发展,那么控制住或说是进一步加大在欧洲的话语权则是必须的。

    ??在这个距离日渐逐渐缩小的世界里,如果想要继续生存下,那么孤立主义肯定是不可取的。但是就在此时是否出兵支援上英国这个问题上,就连罗斯福也拿不定主意。

    ??毕竟现在太平洋战场的情况会极大的影响到美国的本土,如果日本人失去了控制,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制造出更多的战舰,然后直接进攻美利坚?

    ??所以这个时候美国人才会在之前答应澳大利亚政府的求援,提前出兵澳大利亚应付日军,就是不想看到日军继续占领澳大利亚,获取更多资源,继续壮大他们的实力。

    ??如果真的让日本占领澳大利亚,获取了更多的资源,造成更多军舰,不要说支援英国了到时候美国自保都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。和国防军合作,然后让他们拖住日本人,这是现在美国要做的。

    ??而这个时候华夏国防军已经在远东和朝鲜牵制日军大量兵力,而且国防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,也让包括罗斯福等美国高层很满意。

    ??泰国一战,国防军歼灭了日军二十多万的部队,直接将日军占领中南半岛,打通从缅甸进入印北的战略企图给打破了,这是极大的胜利。

    ??华夏的宣传部门正在利用这次胜利不断的鼓舞士气,而美国人也借助国防军的几次胜利大肆宣传,好让那些刚刚入伍的美国小伙子们不至于太紧张,同时消除美军当中对日军的恐惧感。

    ??“总统阁下,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!”就在这个时候,一直没有说话的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站起身开口了。

    ??对于这个很有才华的陆军参谋长,罗斯福还是非常欣赏的,很多事情罗斯福都会从马歇尔那里获取意见。

    ??在得到罗斯福的同意之后,他对着争执不下的两个部长弗兰克和刘易斯说道:“两位,其实你的争执便在于,究竟是此时出兵支援英国还是继续关注亚洲的日军,是吗?”

    ??弗兰克和刘易斯两人莫名其妙的点了点头,你这不是知道的很清楚吗?

    ??“但两位,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你们的目的并不冲突吗?”马歇尔摊开手,对着弗兰克和刘易斯两人说道。

    ??马歇尔的话让所有人不由得一愣,这怎么会没有冲突?美国就算是选择支援方式,肯定也是先己后人,这个时候美军出兵澳大利亚,本身自己需要的武器就不少。

    ??先不说美国是否出兵欧洲,单单就是加大对英国人资源、武器的援助就已经美军在亚洲的作战计划了,随着美军出兵澳大利亚,能够支援英国的武器肯定也不会太多。

    ??可是武器,军需都是战争胜利的保障,便关系到支援力度的大小,加大对英国的援助,势必影响到美军在亚洲的作战,怎么能说没有关系呢?

    ??所有人都在糊涂,但罗斯福可不糊涂,马希尔的话一出口,罗斯福瞬间便笑了。他知道了马歇尔的意思,同时也有些羞愧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方法。

    ??“诸位,马歇尔说的没有错。的确在支援英国和关注日本之间,并不冲突。”

    ??罗斯福笑着向大家解释道:“英国现在面临着资源的紧缺。这导致了他们的工厂没有办法大量的生产武器装备,所以才需要我们的大力支援。”

    ??“但是亚洲的局势不一样,那里现在还要我们的盟友华夏国防军牵制着日军,而国防军的情况和英国人完全不一样。

    ??经过华夏这20年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建设,这让他们有着完整的工业链,实现了飞机、大炮的完全自给自足,这条东方巨龙已经不是二十多年的‘东亚病夫’了。

    ??华夏广袤的国土,使得他们不像英国那样,战略纵深太短,国内工厂经常遭到德国轰炸机的袭击,这让华夏国内有着充足的工厂生产武器装备。

    ??而且华夏广阔的国土使得他们根本不会为资源发愁,这些都可以保证他们随时可以产出大量的武器。”

    ??顿了顿,罗斯福道:“事实上,这些年国防军的发展相信你们都有所了解,他们在今年和日军的作战中打赢了数场战役,这无不证明了这支华夏军队的实力。”

    ??众人低头一想,还真是如此。自从那为‘华夏王’统一华夏之后,就重视工业的发展,不断的扩大华夏工业的能力和产值。

    ??同时大量的引进了英美等国的资本,加大了生产设备更新的投入,甚至现在国防军自行设计、制造的坦克、战机丝毫不逊色于英美所设计的坦克战机。

    ??而且在某些方面更加先进,比如现在华夏国防军所使用的主战坦克“虎式”坦克。

    ??根据美国自己的情报,国防军利用这种坦克击溃了大量的日军坦克,在这种坦克的面前,日军所有型号的坦克都成了薄皮馅饼,往往一炮就会报废一辆日军坦克。

    ??据说后来日本人痛定思痛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